近两年和父母通电话,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话越来越多了,有时候难免会厌烦他们的啰嗦。比如经常会问“吃饭了没有?”,而我已经不只一次回答过“吃了”。另外,也会有更多抱怨,比如做农活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感觉更累了。当然,啰嗦得最多的莫过于对子女的关心,比如下雨了冷不冷,吃饭吃几个菜,吃肉没,而他们往往自己却节俭到连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
每次打完电话,都有一种莫名的愧疚,因为工作关系,平时很少回家看望二老,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老了。小时候听孙悦的歌曲《常回家看看》,里面有一句叫“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当时还想,妈妈不但不唠叨,而且很少教育我,只是爸爸偶尔说几句,现在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才体会到这其中的道理。
现在的年轻人,不管上没上学,都随着国家大政策,在外拼搏多年后,跳出了“农门”。他们不但不喜欢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而是极其厌恶农村那灰黄的泥土,和脏兮兮的猪牛羊。现在的90后、00后,大多不会做农活。他们吃过猪肉,却没见到过猪跑,对农业生产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就连70后、80后中的许多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种玉米,什么时候该插秧,什么时候该打谷子。
我们既不懂基本的农业知识,更不会种地,所以我们远离生我养我那块故土,也远离了父母。小时候,我们是留守儿童,父母半种庄稼半打工,更多是全职种地,养活一家人。现在,父母是留守老人,我们除了在钢筋水泥般的城里打工,却不会种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农村里全是老人,极少看到年轻人,哪怕是过节,年轻人也未必会回去。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大片大片杂草丛生的土地,再想到小时候它们都产出原生态的玉米和红薯,心里都是一阵一阵的痛。
与农村的荒芜相对应的,是城里的喧嚣,房子修了一栋又一栋,一栋比一栋高,也无所谓风水,也无所谓风景。而且,即便是这样方块般的几十平米,也够一个年轻人奋斗大半辈子了。但是,还有更多贫苦地区的农民削减了脑袋往城里钻。也许,他们认为农村很土,什么都不方便,而城里更热闹,可以干净整洁体体面面地工作。
以前,父母都是和子女一起生活,同吃同住。现在不一样了,子女很少回家,父母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很多时候连口气都守不到。就算父母到城里生活的一段时间,大多也是替儿女带孩子,然后由于不习惯城市生活再次回到农村。对于他们这代人来说,城里的生活枯燥乏味,他们对从小生活的那一片土地爱得深沉。
当然,也有羡慕田园生活的年轻人,但也就仅仅是向往而已,让他们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体会农耕文化的原始,是很美妙的。但是,真正让他们在农村呆个三年五年,他们又得叫苦连天了。现在的农村虽好,但是没人愿意回去,就算愿意回去,也没那个能力再种地了。
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滚的,城镇化可顺不可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农村生活,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只是那一天,我们有生之年可能不会再看到了。
尽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回家看看吧,免得以后后悔
为了生计没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