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铭升个人网站博客
热点评论│人生感悟│技术分享

科学家第一次制造出存活率较高的“人-猴胚胎”,伦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障碍

来自昆明理工大学和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第一次制造出了存活率较高的“人-猴胚胎”。昨晚,这项研究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

来自昆明理工大学和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第一次制造出了存活率较高的“人-猴胚胎”

研究人员将人的多能干细胞注射进体外培养的食蟹猴胚胎中。这些胚胎在体外最长存活了20天,人细胞在人-猴胚胎中的占比也达到了2%~7%。人-猴胚胎成功存活20天。

人猴嵌合胚是人兽胚领域的又一个尝试,不过伦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障碍。

所谓嵌合胚,顾名思义就是让不同物种来源的细胞在一个胚胎中存活。比如之前的小鼠大鼠嵌合,人猪细胞嵌合,以及这次的人猴细胞嵌合胚胎。

那么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估计很多人疑惑,其意义就是提供器官。

众所周知,器官来源缺乏是一个客观而且严重的问题,以我国为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人有150多万,但是只有一万例左右可以成功实现器官移植,剩下的人只能等待,可以说,99%的器官需求者只能在病痛中死去。事实上,国外也一样,即便是美国,器官移植比例也很低。究其原因在于:愿意捐献器官的人很少。

其实本来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克隆人取器官,然而这是伦理不允许的。

因此,在可以预知的未来,器官捐献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科学家们就想到了,能否在动物中培养一个人类器官呢?

嵌合胚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当然,在动物体内培养器官,可没那么容易,你要是直接把细胞移植到动物体内,很快就会被排异掉了。因此科学家们的想法就是,从胚胎起开始培养,首先让两种动物的胚胎混合,这样形成一个奇怪的嵌合生物,随后随着他们的发育,可能就会有一部分器官出现含有人类细胞较多的情形。

可能最开始这个比例会很低,比如用人和猴子细胞进行嵌合,一开始在发育阶段就会呈现出猴子细胞更多的情况,最后形成的嵌合猴子可能全身只有不到1%的人类细胞,那么这种情况下,其实长出来的器官依然是猴子器官。

那么这种情况下,其实长出来的器官依然是猴子器官。

但是通过技术改进,甚至是特异性表达,我们希望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直到某一天,这个比例可以接近甚至达到100%,那么,就可以成功的在动物体内培育出人类器官了。

当然,这个难度非常大,因为,目前很多时候,物种发育过程会把异体来源细胞排斥,即便是嵌合成功了,长出来的个体也有一个主导的,而甚至还有伦理上的一些障碍,比如这些嵌合动物和人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是目前人类解决终极健康和寿命的重要策略。

人之所以不能长寿,根本原因在于是得病而死亡。就比如大家一贯以为自然终结的“寿终正寝”之类,本质上依然是机体内的疾病导致的。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是绝大多数人类正常死亡的因素。所以说,疾病是人类不能长寿的根源。

然而,人的死亡,往往并不是所有器官同时死亡,事实上,大部分情况是由个别或者几个器官的衰竭无法得到修复最后引发了全身性的死亡。这个道理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得出,如果一个人的死亡是所有器官坏死,那么怎么会有器官移植的存在呢?能进行器官移植,本身代表着即使个体死亡依然存在健康的器官。

既然如此,那么,人类能否像忒修斯之船一样,不断更替坏掉的器官,直到最终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突破寿命极限,走向长生不老?

尽管嵌合胚技术看起来十分有吸引力,但是其背后的风险也是一目了然,那就是突破我们人类的伦理限制,人和动物嵌合的生物,这种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网上也有很多人冠之以“人兽胚”、“人兽杂交”等说法。

应该培育人-猴胚胎吗?

科学家希望通过这个技术解决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器官移植。在嵌合体动物身上培育人的器官,再移植到人的身上,排异反应可能比直接使用猪的器官少得多。而灵长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或许更适合作嵌合体动物。

不过,也有科学家对这项研究提出质疑。嵌合体动物的存活率依然很低,且需要面对的伦理问题很大。获得可用于移植的器官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比如体外类器官培养、3D打印、直接从其他动物身上移植器官等。就算要用嵌合体动物,猪、牛等动物也比灵长类动物面临的伦理问题更少。

其实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一直有争议,但一直在做,主要还是“器官移植的需求”问题。

每年器官衰竭等着移植救命的病人都很多,但愿意捐赠又符合要求的器官很少。这里面的缺口全世界都头疼。

解决问题的思路——

①增加大家捐献器官的意愿。比如有些国家已经把驾照上的捐献器官选项默认为“同意”。

②在培养皿里养人类器官。

伦理问题不大,技术难度很大。

养2D的细胞都很难,养一个3D结构的大器官就更难了,需要合适的“生长框架”“信号分子”“营养氧气”……

很多研究组在搞。谁要搞定了,诺奖跑不了。

③人/动物嵌合体,本质上就是用动物来培育人类器官,所以也可以称为“人体器官的生物孵化器”。

技术难度其实小于在培养皿里养人类器官,但是伦理上麻烦很多。

技术难度其实小于在培养皿里养人类器官。但是伦理上麻烦很多。

比如一定要确保不会出现拥有人的脸、人的大脑、类人智力,人的生殖细胞等等人类特质的人兽嵌合体。

现在也有研究组在做,思路是人兽混合胚胎,但长起来以后控制人类基因只在某个器官里表达。比如养一只猪,全身都是猪细胞,只有心脏是人的细胞,养到差不多了把猪杀了,心脏拿来移植。

这类研究的伦理问题

制造“半人半动物”的胚胎存在极大的伦理挑战。这篇论文的作者告诉果壳,在这项研究的前期、中期和结束后,中国和美国方面都对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进行了好几轮的咨询和审查。

如果以“嵌合体胚胎是否继续发育”为标准,这些胚胎从受精起就只在体外培养,而且只培养到第20天,躲过了伦理的红线。但是要想培育出可供移植的器官,培养至此是远远不够的。

说到底,人终归是政治的动物,而非技术或实用的动物;人们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之物的认知和评价,总是要从支配性的道德信念出发,即便那些实用、效应、功利的观念和标准,都是由主流的道德价值观界定的。

人们对于社会进步的评价,不可能仅就技术进行单一维度的思考,那样照样会走向忽略社会实际的形式主义思维。社会进步不等于技术进步,人类实践也比技术发展要广泛的多。技术只有特定的社会体系当中才能发挥其意义。因此,人们对于技术的认知和评估,必须超越狭隘片面的技术思维,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在这里,伦理视角,即为一种整全性的视角。

有人说技术是中立的,他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其对社会有益或有害取决于驾驭他的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他不健全。有道理是因为,正是这一理由,科学才要受到伦理的限制,所谓限制,并非阵针对科学技术本身,而是那些使用、发展科技的人,这种限制通过对人的伦理约束来保证科技的正确目的,即始终为人服务。

不健全是因为,科技并不是完全中立的,有些科技的存在本身即有极大的危险性,因此需要施加严格的管制。管制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安全,公共利益,人类共同的生存条件。而那些伦理观念,往是人类共同的生存条件的最稳定、最深刻、最普遍的表达。在这个意义上,伦理的约束其实就是公共利益的约束,伦理的指引就是社会共同利益的指引。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桂启洪个人网站 » 科学家第一次制造出存活率较高的“人-猴胚胎”,伦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障碍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