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我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说我啥都懂,只是想通过分享所得来提升下自己,顺便也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方向,如果不同意我观点也正常,求同存异吧,而且我自己也处于不断修正过程中,有些观念再过一些年可能就觉得有点幼稚了,到时候再给大家更新吧。
以下正文。
人口断崖
首先大家看张图:
直观的感觉是2020年人口实在是降得太厉害了,2016年到2020,短短四年暴跌了五百多万。
我对人口的态度大家看过我以前的文章应该是知道的,作为80年代末生人,真正是中国“卷二代”(上一代婴儿潮大概是1960年左右),真是被卷的触目惊心。刚看到一个数据,86、87这帮人是中国出生人口的巅峰,这帮人进入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他们生孩子又是一个小高峰,2016和2017年每年出生了接近1800万孩子,今后上学又会竞争激烈一次,在那之后,人口开始明显下降。
所以在上一篇文章里,我说如果劳动人口不这么多,说不定也就不这么卷了,毕竟不把人当人的那种发展模式,经历一次就够了,显然不可能一直玩下去,现在年轻人不给生孩子,应该也是对这些年发疯内卷的一次反击。
如果大家去B站和知乎上看关于人口问题的评论,几乎清一色幸灾乐祸,大家清一色的评论就是“妈的,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甚至有人表示,实在是恨透了人口红利,希望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洪水滔天。
不过从国家层面看,显然又是另一套逻辑,任泽平团队统计了所有发达经济体的数据后发现,各国人口出现暴跌后,紧跟着的就是经济的暴跌。
主要是因为不生孩子会导致消费意愿暴跌。这不仅仅是将来小孩少了消费就少,问题要复杂得多,而且见效快得快。
很多人说自己不生孩子等将来想干啥干啥,活的不开心吗?
有可能会开心,不过大部分人很快就会感受到单纯的无聊,年轻时候觉得很好玩的那些事,比如旅游,购物,好吃的好玩的,似乎不生孩子省下钱,就可以去做那些事。可真到了三四十岁,就慢慢发现以前那些挺好玩的东西突然变得没啥意思了,有点像大家小时候喜欢一些小玩具喜欢的要死,等年龄大了,买回来也没啥乐趣,中年人也一样,除了钓鱼,确实没啥欢乐的事了。
而且很多人的欢乐建立在分享基础上,出去玩,最重要的事是拍照,拍完各种修,最后发朋友圈。但是到了三十来岁,大部分人开始变得自闭,一部分人有了孩子,孩子是生活全部中心,也不再看以前那些人的吃吃喝喝了,没了围观群众,你的朋友圈也就只能发个寂寞,没了围观者,分享的欢乐也没了。
所以没有孩子的话,大部分人很快就会因为无聊消费激情越来越低 。这个不是我编的,美国那边相关对比研究成果很多,结论基本都是丁克家庭消费欲望很差。当然了,有孩子后消费欲望高可能也是被迫的,比如有了孩子大家就想买大点的房子,买七座商务,带着孩子出去旅游等等。而且相比大人,孩子花钱是个无底洞,我就不多说了,估计大家也都知道。
而且从商家角度来讲,如果他们知道未来人口会暴跌,自然会降低很多领域的投资,毕竟现代社会是需求驱动的,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买,你卖给谁?还不如早点裁员降低规模,甚至会导致外资出逃。
所以如果老百姓不生孩子了,消费低迷这事基本是稳稳当当的结果。
而且还有一种情况,我是在一本描述日本丁克家庭的书里看到的,说是那些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活的没意思,对生活缺乏动力。
竟然有个对应的解释,不一定对,我说说大家感受下,说是人类的预期寿命本来也就三四十岁,跟动物一样,把孩子生了,并且抚养ta到独立,是基因为人类设置的最原始的目标。只是基因也没想到人的寿命这么长,保养好的情况下,寿命都奔一百多岁去了,大部分正常国家都七十多岁。这就导致过了三四十岁,如果没后代的话,基因并没有为接下来的生活设置目标,人就容易迷失。
微观上可能并不明显,毕竟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有孩子的人不一定充满动力,没孩子也不一定消极,但是宏观上讲,确实整体上呈现出了这个效果, 新生儿暴跌的国家都出现“低欲望化”的情况 ,最明显的就是我们隔壁的日本。
政府明显是被这种情况给震惊了,所以今年一系列政策都有明显的指向性,最明显的就是房价和社会公平。
房价
出生率到底是不是房价给搞崩的,这事谁都说不上来,只能说应该有很大关系。 房价高这事对普通人形成的“威慑”很大,一毕业工资不咋高,看着周围的住房价格,多少有种幻灭感,最年轻的时候就幻灭,内驱力都受影响。 这一点我自己也有体会,当初进了研究所,心情是很沮丧的,尽管我毕业那会儿房价还不如现在这么高,但是我现在依旧记得那种绝望感,城市像森林一样,却唯独容不下自己,不吃不喝很多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心情的郁闷可想而知。
这种心态被网络放大后,叠加其他几个因素,焦虑情绪在年轻人当中扩散,我之前在微博上搞过一个问卷调查,想了解下那些不想生孩子的人啥心态,点赞最高的一个是这样说的:
在大城市买不起房,可是离开大城市去小地方,生出来的小孩又比大城市起跑线落后一大截,自己这辈子不小心做了韭菜,为啥还要让下一代继续做韭菜呢?
这个说法被点了一万多个赞,不过后来那个帖子不知道哪去了,可能被删了,这次死活没找到。不过需要强调一点,我是绝对不会劝别人生或者不生的,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其他人怎么干预都不合适,我在这里只讲逻辑和道理,不做道德评判和说教。
但是政府明显不这么想,为了提高生育率,今年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最明显的一个,要对房价下手了。
房价的事得结合我这篇文章来看,《 今年可能是对房地产影响巨大的一年 》,政府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二手房非常不利。
政府不喜欢二手房这事我那篇文章里讲了,每卖出去一套新房,政府都能赚一笔,但是如果卖出去的是一套二手房,对于政府来说收益很小,因为已经赚过一茬了。
而且很多人炒作主要也是集中在二手房领域,所以今年政府明显在压二手房,只要二手房不涨价,既可以平抑房价,又可以防止一手房受影响。
怎么压呢?
也不复杂,我写了好几篇房地产文章了,核心就一条, 房价推这么高,主要是银行杠杆给推上去的,如果银行不放出来那么多贷款,啥事都没 。以前房价涨那么高,主要是银行无节制往外放款,什么信用卡套现,高评高贷,抵押贷,经营贷,消费贷,甚至上市公司从股市融到的钱不去扩大再生产都去买了房,房价能不涨吗?
所以今年明显在“抽贷”,也就是以前一套房子银行出70%你出30%,现在变成了你和银行各一半。现金这玩意谁都缺,很多上市公司老总看着资产过亿,其实能拿出来的现金也没多少。所以让大家多拿现金,一下子就拿不出来了。
如果还不懂,我再说细点,懂了的小伙伴可以跳过。以前1000万的房子你只要出300万就可以买回家,极端情况下,可以把网签价打到1500万,银行直接贷款给你一千万,零首付购房。
现在银行要评估,上来就说你房子已经老化了,不值1000万,得打七折,然后贷款给你七成,那就成了500万左右。一下子,首付从300万升到了500万,两倍杠杆一下变成一倍了,这就是去杠杆。
而且这个政策有个好处,越老的房子银行评估值越低,银行越不给贷款,刚需买房也就不会去碰这类房子,这类房子的流动性也就被锁住了,年轻人都去买新房,新房是给政府创收的,一举多得。由于二手房流动性差,那些指望买房增值的人也就得趁早洗洗睡了。
不用怀疑,如果这个政策能坚持下去,除了一线核心区,其他地方的房价就算不跌,也会被稳稳地摁住,毕竟真能拿的出现金的人并不多,大家要知道一个基本逻辑:任何时候,“抽贷”都是大招 。到时候二手房有价无市,成交量上不去,房价自然上不去。当然了,得看政策的持续性,如果明年又改回去了,那算我没说吧。
如果房价能稳定下来,那年轻人不想买房一辈子租房可能也没那么差(此处并没有鼓动大家不买房的意思,有能力还是尽量买房的)。如果一直涨,那涨出来的这部分钱是谁承担?如果一个牌局大家都赢钱了,肯定就是你输钱了呗。这种情况下租房就挺受虐,相当于被有房阶层洗劫了。
如果房价平稳下来,租和买差别不大,比如以前德国人是很不介意一辈子租房的,全国一半的人在租房(也意味着他们的房子非常集中,少量的人手里有大量的房),因为房价比较稳,政策也保护租房人。但是这几年全球都在比烂似的狂发钱,德国也受了影响,房价一直涨,大家就都坐不住了,也都去买房,把房价推的非常高。
前几年我国的群众还在呼吁我国政府学习德国治理房价,这也不用学了,因为德国学我们了。不过如果这次政府能狠下心坚持收紧贷款,房价还是应该能摁住的,房价都不用跌,连续五年不涨,大量资金困在楼市里,那就是在赔钱。
平等
关于政府的另一件大事,显然是调整贫富差距。
中国贫富差距大这事也不用我多说了吧。原因倒也不复杂,以前我们是一个资本极度稀缺的国家。
就好像你们村想致富,考虑在村里搞几个工厂和养殖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找几个有钱人过来出钱投资,为了别人能来,自然得开出优厚条件,资本分成也要大一些,刻意压低一些工人权益。毕竟改开那会儿能来的人也都是冒着很大危险来的,你得给他们足够利润,并且保证他们安全,其他观望的资本也才会入场。
所以我国在很多年里都是给资本以特别优待的国家。比如很多人提到的“工会”,我国的工会一直类似一个摆设,也好理解,毕竟我国以前劳动力是严重过剩的,资本是稀缺的,所以政策是啥样的大家也都懂。
而且前些年我国的税收政策一直采取的是间接税,而西方国家主要是直接税。
啥是直接税呢?我也不是这方面专家,不过可以大概讲讲,直接税就是房产税、所得税这些,美国的主要税源就是这种。中国主要是间接税,也就是你去买东西消费,你买的东西里已经包含了税,相当于商家替你纳税了。下图的增值税,就是典型的间接税,你买的东西里都包含了税。
一般来讲,消费税这种间接收起来方便简单,毛病就是调节收入改善社会分化的能力很差,因为富人相比穷人本来消费比例就低,对他们征不了多少税。美国主要是直接税,2020财年美国各级政府高达7.34万亿美元的财政收入预算中,大约2.6万亿美元来自“Income Taxes(所得税)”,占比35.4%。
接下来政府显然要向西方那种模式发展,我查了下,政府报告里也有写,“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和监管”,可见直接税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至于很多小伙伴最近比较热心的“打土豪”,基本不大可能。如果有啥办法可以快速毁掉一国经济,那无疑就是对富人杀鸡取卵,多说一句,母鸡下了十个蛋你收走一个,那叫低税率,你收走五个那叫高税率,把鸡杀了看看肚子里还有没有蛋,那叫杀鸡取卵。事实上你也杀不到,他们很快就跑的一干二净,然后外资大规模出逃,几十年内不会再回来。
不仅如此,这玩意还会毁掉最有进取心的那些人。毕竟如果你奋斗来的财富说没就没,谁还敢积累,奋斗还有啥意义?最后这个国家的人只要有钱了,就会把老婆孩子家人送到海外,把资产换成外币,防止你均平富,稍有风吹草动就大规模出逃,这个国家也就基本上完蛋了。
事实上我国当初改革开放,外资也是观望态度,不太敢来,后来一些有家国情怀的海外华人企业家带头回国投资,才开启了接下来的崛起之路。
所以只会规范,从法律层面保障弱势群体,并且规范有钱人以前那种近乎无规则的瞎折腾,让他们把该交的税交了,把该尽的责任尽了。税重点其实问题也不大,只要企业最后的收益率比国债收益率高一些,生意自然有人做,比如北欧就是这样,但是最忌讳的就是南非那种(他们整个非洲都有这个问题),政府明抢导致企业家整体出逃。
今天中财办韩文秀的帖子《共同富裕不搞“杀富济贫” ,三次分配并非强制》上了热搜,建议大家也看看,相当于上边给这段时间的讨论做了个定调。
我给大家划重点,你们仔细感受下。
“共同富裕”时强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不搞“杀富济贫”; 第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基础上的,不是强制的,国家税收政策要给予适当激励 ”
其实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今后还是以市场经济为主,政府报告里的原话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不断完善法制,把该补的课补上。
并且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放任资本打劫工人了,比如今天就有个热搜,“最高法明确996严重违法”,可见今后也要一步步按照劳动法保障工人权益了。
接下来的大概思路很明确。
摁住房价,暴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非一线核心区应该能摁住;
打击制造社会焦虑的行业。
落实税法,毕竟二次分配的钱总得有人出,只让老实人出不合适。
这些措施都没法立竿见影,不过国内一直有个问题,就是以前太过野蛮成长,重效率,忽视别的,导致犯罪成本太低,有些人于是肆无忌惮洗劫老百姓,大家如果经常看股市,都有这种体会,很多在美国牢底坐穿的操作,在中国每天都在上演。一方面立法缺失,另一方面有法律也不遵守,这些事都是今后的重点, 把法制落实下去,就是对普通人最大的公平 。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吧,这两年经济不太好,有个词叫“K型分化”,说的是少部分企业因为拿到贷款红利爽的飞起,但是大部分人因为疫情和衰退过得非常难,这也是我理解为啥政府要在这个时候频繁出台政策整改,如果不整治,太多人把这种灾难期间的狂欢看做理所当然。
这种状态估计得持续一段时间,整体而言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么几次大调整,社会才越来越充满人情味,相信我国也能越来越好。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给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最新评论
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认真做个人博客的很少见了,真是难能可贵。
拼多多砍几刀太烦了,一直让砍
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
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地震能把铁路都震弯
知道了
这样的问题居然还需要分析?但凡脑子正常点也知道公司无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