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叶圣陶从小受到的教育

2023.6.6 天涯杂谈 1899

时间:1900年—1909年

地点:苏州

◉1908年,叶圣陶中学二年级时摄 ◉1908年,叶圣陶中学二年级时摄

叶圣陶家“无半亩田一间屋”“家境很清苦”。叶圣陶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七岁,续弦的母亲朱氏也已三十岁。叶圣陶没有兄弟,只有两个妹妹。这样的家庭,在那个时代,唯一的男丁肩上担子之重,可想而知。父亲对叶圣陶要求极严,1900年叶圣陶六岁进私塾,已能识字三千。

家教之严,举一例可知:叶圣陶因为学前教育精进,进私塾后不久便开始“习五经”,等于是跳过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与四书(学庸语孟),入手便是诗书礼易春秋。幼年叶圣陶一方面“习五经,背诵私塾之侧,均能上口,手掌未尝戒尺”,想来私塾先生一定视为天才;但另一方面,叶圣陶在1914年日记里说自己“不甚聪敏,《诗》《易》两种,最受其苦”,父亲在夜里督促他背熟,不熟便不给晚饭吃。

◉1909年摄于苏州中学校(俗称草桥中学)门口。前排左一为叶圣陶。后排左二为顾颉刚。 ◉1909年摄于苏州中学校(俗称草桥中学)门口。前排左一为叶圣陶。后排左二为顾颉刚。

我们拿叶圣陶的一位私塾同学来对照一下。“我越怕读,他越要逼着我读。我念不出时,他把戒尺在桌上乱碰;背不出时,戒尺便在我头上乱打。在这种感吓和迫击之下,常使我战栗恐怖,结果竟把我逼成了口吃。”这位同学叫顾颉刚。我们看鲁迅小说《理水》里那位红鼻头的口吃先生,万料不到这口吃是戒尺教育的产物。

父亲的教育并不限于古书。从八九岁开始,父亲允许叶圣陶喝酒。每天傍晚放学,叶圣陶会去苏州玄妙观前街老万全酒店找父亲,两人对酌。喝酒有定数,父亲十二两,儿子四两,正好是老秤一斤。

◉叶圣陶父母 ◉叶圣陶父母

从这时起,父亲会有意带叶圣陶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出城扫墓、秋天到乡下看收租(父亲是账房,为东家管理田租),路上看见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父亲总会讲它的历史给叶圣陶听。回家后,还要他以见闻次序写一个单子,犹如日记。叶圣陶日记,最是详细清晰,应该就是这种训练的结果。

小学教育加深了这种训练。叶圣陶、顾颉刚1906年上小学,考上的是刚刚成立的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即组成苏州的长洲县、元和县、吴县三县合办的高等小学)。这个小学很多教员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特别注重博物学、体育等私塾没有的课程。“我在学校里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修学旅行’,因为史地教员对于经过的名胜和古迹有详细的说明,理科教员又能伴我们采集动植物作标本;回来之后,国文教员要我们作记忆画:使我感到这种趣味的活动,各材料的联络,我所受的教育的亲切。”(《古史辨》第一册)时下游学大热,请对照看看。

◉1907年夏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与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合影。最后一排是中学生,左二为叶圣陶 ◉1907年夏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与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合影。最后一排是中学生,左二为叶圣陶

叶圣陶自然也最爱修学旅行,日常课程中,则最喜欢体育与音乐。上体育课他爬竹竿,一直能攀到最顶,比猴子还快;上音乐课,他能听音识谱。顾颉刚自愧弗如(所以叶圣陶是教育家你不是)。叶圣陶还在家里练习跳高,两只凳子+两只面盆+一根细竹竿,但他家里是方砖地,容易对足部造成伤害,地方也不大,稍不注意会撞到门框上,小朋友请勿模仿。

1907年,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创办,学制五年。叶圣陶跳级升入第一中学堂,从此比顾颉刚高了一个年级。因为年纪小,身高不够,体操时叶圣陶总是排在排尾。(跳级要慎重,光是智力超出同龄人,心智体力都跟不上大孩子,容易造成童年阴影。别问我怎么知道。)

◉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毕业照。后排右一为叶圣陶,1911年冬 ◉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毕业照。后排右一为叶圣陶,1911年冬

清末厉行军国民教育,叶圣陶在中学的前三年也伴随着严格的军事训练。这种训练不止于徒手操、器械操、兵操,还有全军事化的秋季旅行,旅行时“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不但掮枪、束子弹带,还要向军营借了粮食袋和水瓶来使用”。

旅行的时候,要唱军歌助兴(一般由叶圣陶领唱),同时也告知沿途居民勿须惊怕。六十年后,叶圣陶与顾颉刚还能记得所唱军歌的内容,可见印象之深:

哥哥手巾作好旗,弟弟竹竿作好马,邻家兄弟拿枪来,去到山中演兵马。山中处处下大雪,路上无人飞鸟绝,北风吹面似尖刀,黑衣变成白衣色。我等不怕死,哪怕风与雪。山中喇叭呜呜吹,山下人家出门看。山下人家你莫惊,我等不是外国国兵。也非山中有盗贼,乃是学生放假来演兵。将来替你打胜仗,保我四万万人民都安宁!四万万人民享太平!(顾颉刚记)

二十世纪的行星,煌煌童子军。小锣小鼓号,黄龙飞舞小旗旌。哥哥华盛顿,弟弟拿破仑。头颅虽小血自热,心肝虽小胆不惊。进行进行!小人小马武装神。二十世纪天演界,不竞争,安能存?脚踢五大洲,气吞东西球。将军飞将军,谁云孺子不知兵?爱吾国兮如亲,吾爱群兮如身。万岁万万岁,伟哉吾军人! (《童子军》,叶圣陶记)

◉1963年电影《早春二月》中出现的草桥小学 ◉1963年电影《早春二月》中出现的草桥小学

前几天有人问我鲁迅去南京求学、去日本留学,是为了“强己”还是为了“强国”,或者先为强己后为强国?我想这是有点儿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了。在清末国民意识的构建中,“强己”即是“强国”,男性启蒙知识分子反对女子缠足,最初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人权考虑,而是认为女子为国民之母,国民之母弱则国民弱,国民之母强则国民强——这与作于1900年的《少年中国说》的逻辑是一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念深入人心,“妇女”与“儿童”这两个传统中国社会忽略、轻视的人群,突然就变成了强国保种的希望所寄。这是历史的吊诡,但也是历史的真实。

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热门搜索